去嘉兴博物馆看什么?

导语 嘉兴博物馆,现馆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始于1958年。原馆位于市区勤俭路禾兴路口,后迁建南湖区海盐塘路,并于2003年10月对外开放。2004年10月1日起,常年免费开放。

  馆内藏品丰富,结构较完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嘉兴各个时期的文化风貌。馆内 “禾兴之源——史前时期的嘉兴”和“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 两个基本陈列,梳理了整个嘉兴的发展过程,以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嘉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分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和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

  近年来,嘉兴博物馆不断深化免费开放工作,相继推出了《运河,我们的母亲河》、《天地精华——嘉兴地区馆藏玉器展》、《明色传馨——嘉兴地区馆藏明代书画特展》等一系列文物联展和主题展,并在全省陈列展览评选中获得嘉奖;深入“文化有约”活动,推出“零距离赏宝”、“精彩我体验”、“最炫民族风”、“考古零距离”、“流动博物馆”等五大品牌项目,深受群众的欢迎;积极做好野外文物抢救性保护和文物征集工作;编辑出版《嘉兴文博》刊物,出版馆藏系列丛书《舒卷清风》、《函绵尺素》、《蒲竹英华》、《海日流光》、《明器载道》以及参与具体编撰《马家浜文化》、《嘉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集》等书籍和图录,成为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并先后获得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省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基本陈列

  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陈列展览共分秀水如歌、滨海泽国、嘉禾飘香、繁庶市镇、文风鼎盛、风雨南湖等六个部分,展览以文物、图版和场景相结合的形式,文物近600件,图版近100块和场景10多个,较详细地记录了嘉兴从吴越时期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各时代的发展变化过程。

  展览以丰富、真切的文物藏品,生动、新颖的展示手段,演绎着先人走过的足印,传递着飘逝的历史信息,清晰地反映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姿的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刻地折射出求新求变、不断进取的嘉兴人文精神。展览以南湖上的一艘红船为结束,反映了嘉兴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从困顿走向胜利,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基本陈列

  展览展示面积共860平方米,以马家浜、崧泽、良渚三大文化为主线,通过生活场景、房屋遗迹和墓葬复原等方式,采用投影、动漫视频等高新技术手段,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合理地安排布局,有机组合了文物、图片、造型艺术和信息装置,做到“藏品展示立体化,版面形式多样化,实物场景一体化,辅展手段科技化”。

  第一部分序厅,以投影的方式在中国地图上展示中国考古学六大体系分块,包括重大遗址的分布等;

  第二部分展示“江南文化之源”——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嘉兴,内容包括马家浜文化命名地、马家浜人的居住环境、马家浜人的生活方式、马家浜人的装饰之美以及马家浜人的葬式习俗等,通过场景复原、器物展示、头骨复原陈列等方式展现了7000年前马家浜人的生活和马家浜人;

  第三部分内容为“初兴的祭台——崧泽文化时期的嘉兴”,着重介绍了嘉兴地区崧泽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崧泽人的房屋、生活方式以及等级分化等,通过模型展示、动漫视频等方式展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发展至崧泽文化时期,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并为良渚文化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第四部分“迈向文明——良渚文化时期的嘉兴”介绍了嘉兴良渚文化时期的辉煌,并且成为良渚文化的次中心区域。土墩聚落、稻米之路、唯玉独尊、在祀与戎等内容无不展示了良渚文化的繁荣昌盛,并为跨入文明社会奠定了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